2008年7月28日,鈹青銅板帶材生產線改造項目正式開工建設,熔鑄廠房破土動工, 2011年1月投入使用。
2009年4月30日,軋制廠房開工建設,2011年3月投入使用。
2010年4月,輔助廠房開工建設;10月,輔助車間水電汽設備全部投入運行。
2011年1月28日第一爐鐵青銅鑄錠澆鑄成功。
2011年3月10日,熱軋試車一次性成功。
2011年5月18日,鈹銅項目投產儀式上,鐘景明總經理宣布:“中色(寧夏)東方集團有限公司(簡稱中色東方)鈹銅項目正式投產”。
……
建設者以不舍晝夜的速度和忘我的精神,在幾代中色東方人夢寐以求、做大做強鈹銅產業的道路上攀越前行,邁出了一步步堅實的步伐。在歷經可研論證、技術交流、設備考察選形、生產工藝確定、設備安裝調試、生產線試車、全線貫通等大量工作后,一條世界級鈹青銅生產線“橫空出世”,幾代中色東方人做大做強鈹青銅產業的夢想此刻得以夢圓。
夢想——成為又一個世界三強
寬闊筆直的中色東方主干道旁,一座南北跨度228米、占地3萬多平方米、公司最大的單體廠房拔地而起,碧藍的屋頂,雪白的墻體,在落日灑下的點點金輝中,與周圍的景致和諧相融,蔚為壯觀。廠房內寬敞明亮,干凈整潔,一臺臺大型設備整齊有序地擺放著,一條條自動化程度很高的生產線有序地運轉著,為數不多的職工熟練地駕馭著各種設備,認真地監測著在線產品質量,一派繁忙而和諧的景象。
鈹青銅以其高強度、高導電、耐疲勞、耐寒及無磁性、導熱性好、受沖擊時不產生火花等優良特性,被廣泛應用于航空、電子、通訊、化工及家電工業中。可以說,小到家用開關,大到航天發動機,鈹青銅產品的身影無處不在。因此,鈹青銅的用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。
1985年,中色東方自主設計建成第一條鈹青銅生產線,經過20多年的生產實踐,公司成為國內主要鈹青銅生產廠家之一,不僅具有較為豐富的鈹青銅熔煉、鑄造及帶材加工研究生產經驗,還擁有一批經驗豐富的產業工人和技術人員隊伍。
隨著鈹青銅產品應用領域越來越廣,市場需求每年都在大幅遞增。2008年,世界鈹青銅產量為2.5萬噸/年,而需求量約為3.5萬噸/年;國內每年對鈹青銅產品的需求量大約是3000噸,其中高達70%的高端產品幾乎完全依賴進口。
盡管中色東方的鈹青銅產品在綜合性能方面在國內同行中位居前列,但是要想進一步發展壯大,卻困難重重:設備嚴重老化,自動化程度低,產品種類少,制造成本高等問題,都成了制約企業發展的“瓶頸”。 加之國內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生產高端鈹青銅產品的現狀,中色東方肩上的“擔子”沉甸甸的。
發展民族產業,同時提高競爭力,謀求企業長遠發展,中色東方責無旁貸。2008年,公司決定對鈹青銅板帶材生產線進行全面技術改造,將“9200噸鈹青銅板帶材生產線改造項目”作為中色東方重點發展項目之一,全力推進。
9200噸鈹青銅板帶材生產線改造項目總投資4.8億元,即:年產鈹青銅鑄錠1200噸、鈹青銅板帶2000噸、鐵青銅帶材4500噸、鎳硅青銅帶材1500噸。產品定位于高端市場,技術裝備、質量水平與美國、日本兩家世界級企業比肩,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鈹青銅板帶材產品生產基地。
追夢——在夢想的路上前行
鈹青銅是銅制品中附加值最高的產品,市場需求每年以25%的速度遞增,項目投產后,將在這里誕生第三條世界級的鈹青銅生產線,有望成為中色東方繼鉭粉、鉭絲后的又一個世界三強,逐步改變我國鈹青銅高端產品完全依賴進口的現狀。”鈹銅項目組相關人員自豪地介紹說。
2008年4月,由中色東方總經理鐘景明任組長,高磊、薛春林、閆永3名干部任副組長,9名工藝、設備人員組成的鈹銅項目組正式成立。
沒有辦公地點,項目組成員就在原化工分廠停用的洗澡堂更衣室內搬幾張桌椅,打幾個隔斷,十幾個人擠在一間屋子里,開始了緊張地辦公。
沒有可借鑒的技術和信息資料,大家翻閱書籍、上網查找、與客戶溝通, 想方設法了解國內外銅加工行業的發展趨勢及經驗方法。
技術工藝路線不確定,項目組成員從早忙到晚,不放過和每個廠家進行技術交流的機會,還邀請廠內外技術專家共同探討,常常討論到深夜。餓了,以盒飯果腹;困了,倚椅小憩,節假日也自動從個人日程表中抹去。
在尚不具備工藝試驗的條件下,為準確無誤地制定出各臺設備的工藝技術參數,項目組人員想盡一切辦法,鈹銅老線、四分廠鈹銅管棒材生產線、外協廠家都留下了他們的腳印。他們有在外協廠家吃“閉門羹”無功而返的辛酸經歷,更有為了確定某個技術參數,進行多達十幾輪次試驗獲得成功的喜悅……副組長閆永出差回來發高燒住院,在病床上用最短的時間里拿出了項目建設報告,出院后即奔赴北京送審;電氣專家李聚剛不放過任何一個環節,在設備配置、生產線控制能力及系統選擇方面嚴格把關,最終為整條生產線具備試生產條件奠定基礎;項目組成員李雪峰、于峻峰,還未充分享受初為人父的喜悅,就主動返回組里“趕”工作;還有曲辰華、趙小巍、佘立清、鄭蕾,組里的每個人都在為項目建設付出全力……
圓夢——用行動綻放精彩
2011年3月10日10:30,在鈹銅分公司熱軋制生產線首次帶料試車現場,隨著火紅的鐵青銅鑄錠被放至軋制輥道上,經過一系列工序,11:00,重約3噸的符合設計要求的板帶材一次性軋制成功!看到此情此景,忙碌了近3年的項目組成員在內心洋溢著喜悅,很多人的手不由得發抖,這個項目融入了他們太多的情感和付出。
2010年初,一場大雪使大地銀裝素裹。軋制廠房剛剛封頂未做防水處理,屋頂連接到室內的排水管道還未通入地下,地面尚未硬化處理,隨著中午氣溫的升高,屋頂的雪融化順著管道流進軋制廠房,不多時,地面一片泥濘,已到貨的50多箱二十輥軋機單體部件極可能生銹。
情況緊急,原項目組副組長高磊帶領全體組員立即趕到現場,小型部件用人力抬,大型部件用天車吊,并在廠房內干燥的空地上擺放磚塊和木方加高墊層,快速轉移設備部件。由于早晚溫度低,許多木箱底部又結上了冰,大家找來撬棍,小心翼翼、一點一點地把木箱周圍的冰鑿掉,將木箱撬起來,再轉移到干燥空地上的墊層上。這些單體部件重的近10噸,輕的也有上百公斤,就這樣,大家在四面透風、室溫零下10攝氏度、沒有任何采暖措施的廠房里,一干就是三天。手凍僵了就搓一搓,腳凍木了就跺兩下,沒有一個人叫苦喊累,沒有一個人請假休息,憑借集體的力量最終把全部部件轉移到安全地帶,沒有一個部件遭受損失。回想起這段經歷,技術人員韓明達驕傲地說:“我們這個集體從來就是這樣,有什么事兒勁往一處使,干起活來特別有信心!”
鈹銅分公司總經理趙兵每天一上班就扎進現場,節假日幾乎不休息;生產忙了就在班上解決吃飯問題;無論職工下班有多晚,他都會盯守在生產線上,直到設備關機和職工一起踏著夜色回家。副總經理韓俊剛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,隨時解決現場出現的工藝技術方面問題,熱軋制生產線帶料試車成功后,因為不放心加熱過程中爐溫的控制,只要產品在線生產,他吃住就在現場,每隔半小時測量、記錄一次軋制溫度,有他在,職工們工作就像吃了“定心丸”。技術質量科副科長岳麗娟在項目建設的3年里,幾乎沒按時回過家,沒給孩子做過飯,沒一個完整的周末留給親人。岳麗娟說:“因為回來晚,平時又很少休息,我家的洗衣機大都在晚上九、十點鐘開,雖然會吵到鄰居,但真的是沒辦法。”
在鈹青銅板帶材生產線改造項目建設過程中,有太多動人的故事和感人的章節,在這里,每一個完成的節點,都是一個前進的階梯;每一座建筑的崛起,都是一座厚重的里程碑。當整個鈹銅分公司矗立在中色東方這片熱土上的時候,這些設計者和建設者也仿佛實現了自身涅磐。宏偉壯觀的鈹銅分公司如一座無字的豐碑,記載著那些人和那些事……